手机版
初中学习网

 > 

育儿

 > 

艺术特长

 > 

适合男孩子学的兴趣班有哪些

适合男孩子学的兴趣班有哪些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几乎每个家长都会为孩子选择一个兴趣班来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兴趣班培训机构也是琳琅满目,很多家长犯愁,怎样选择适合孩子的兴趣班呢?

适合男孩子学的兴趣班有哪些?

1、乐高机器人

乐高班目前在国内已经非常成熟,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孩子就可以上乐高兴趣班了。然后乐高往上走就是会跟编程结合起来的,在国外,从乐高到编程的梯度是非常完善的,可以用于类似机器人大赛等的培训。

但因为在国内从乐高到编程的梯度性并不是特别的完善,水平参差不齐,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水平,所以对于乐高的培训可以给孩子报了几年后就不再报了,进而转到编程。

2、编程

编程就是一行又一样读不懂的代码,似乎是很神奇的存在。而到了现在,编程编得越来越具象。有把编程做成一道道关卡的,也有把编程载入机器人的运作中的,分别对应纯编程赛道和机器人编程赛道。

编程的作用也是非常强大,工作中懂一些编程,可以有效解决很多问题,就例如Python、C++,可以快速搜索和筛选一些重要的信息,整理成表。而在孩子的世界里,编程也有很多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常见的if语句和while语句,都是让程序在某一个条件下作出特定的反应,这就要求孩子需要提前设想这个条件和后果,能够很好地锻炼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3、篮球

篮球作为一门运动类课程,对于孩子身体的作用是非常多功能的,因为我们在打篮球的时候,会涉及到跑、跳、投等各式各样的动作,并且运动强度也相对比较大,所以整体而言,它对于孩子的身体机能全面发展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学习篮球最好的年龄段就是4-18岁之间,Eric和Joshua分别也是在4岁和6岁开始学习打篮球的,而4~6岁正好是启蒙阶段。

教练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去逐渐安排一些接触性的动作,以及一些类似运球、传球等基本功,等到孩子的身体机能能够游刃有余处理好基本的基础功以后,一般到小学二三年级,教练就会安排一些团队的策略性的活动。

4、棒球

棒球是一种以棒打球的运动,是攻守两方在棒球场上进行攻击,轮流得分的集体球类运动。因为是集体性的运动,需要运动员在棒球场上的默契配合,才能得分,所以它对于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非常有帮助。

另外,由于棒球是以棍接触球的运动,所以它非常需要头脑,当孩子接到球以后,这个球应该怎么处理,穿给谁的成功率最高,对方接到球以后会怎么处理,都会延伸出很多可能性,所以就要求孩子有快速的反应力和正确的判断力。

但也是因为这是一项带有团体对抗性的竞技类运动,所以学习棒球最适合的年龄大概是在小学一年级,也就是7岁左右,因为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所拥有的理解能力,会更加适合练习棒球。

5、溜冰

溜冰,会建议小朋友一年级左右开始学更合适,当然,有一些想要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孩子,可能五六岁就已经开始练习了,就像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日本的溜冰运动员,他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练习的,因为提前的练习对于他身体的柔软度和打开度来说都是有好处的。滑冰对于场地是有要求的。

6、乒乓球

他们大多数小朋友从中班大班就开始学习乒乓球,因为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其实就已经可以把乒乓球进行来回对打了,而又因为我国的乒乓球根基特别扎实,所以有非常多优秀的乒乓球教练,只要孩子想学,很容易就能学好,而且学费也是相对实惠的。

7、跑步

跑步应该不需要花钱上兴趣班,家长可以自己带着孩子练习,而且现在学校里也会有组织,相对来说,跟着体育老师来练习,安全性要高很多。

但要注意,学龄前的孩子是不适合长跑的,对于他们的心肺负担过重,也比较容易打击他们的兴趣。所以可以把跑步作为运动中的一个环节来练习。

8、武术

很多人给孩子报武术,第一是为了防身,第二武术在中国的根基确实比较扎实,包括目前少林武术在各种自媒体圈也是网红级别的人物了。在刚开始学武时,我们会进行很多柔韧性和基本功的训练,看起来很枯燥也很反复。

但在训练的过程中,是可以让小朋友把心沉下来的,通过静心练习达到练习目的,其实是挺修养心性的方式。

最后划一下重点:

1、给孩子选兴趣班,不要完全以孩子的兴趣为标准,兴趣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时也是最好的借口。

2、当孩子对目前所学表示没兴趣时,除了极少数是确实无感外,其余99%都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逃避困难是人的本能,这时候,“没兴趣”是最好的借口。

3、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然后绞尽脑汁让他学得会,做得好。

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自然就出现了。也就是:发掘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听从孩子的兴趣。

4、我们觉得很难发现孩子长处,是因为对长处的认知出了问题。长处不是已经成为结果,显现在众人眼前的特长,而是一些细微的“个体差异”。

最新文章 / Latest articles